Skip to main content

摄影之魅:瞬间是一面"镜子"

· 13 min read
Arthur
这是我 16 年读研一时“摄影艺术”课上的小论文,小作分享~

19 世纪 30 年代末期,达盖尔发明银版照相法,尼埃普斯拍摄了世界上第一张照片,影像开始可以被记录下来。卢米埃尔兄弟在《火车进站》中开启了 24 帧的艺术之旅——“电影”。如今,影像无处不在,传递着无穷无尽、千变万化的讯息。这一切都源于定格影像的瞬间——摄影术的独特魅力。


I. 艺术源于生活、艺术高于生活

在选修“摄影艺术”这门课程之前,我刚刚入手了一款入门级单反:宾得 PENTAX K-50。本着对摄影的爱好,在入手单反之前就经常用手机去拍一些小东西。理所当然,选修这门课程就是希望自己能够拍出“好看”的照片,即追求表意上的拍摄技法。最初,刚接触摄影的我迫切想积累诸如快门、光圈、感光度、景深、构图等等各种专业术语。不可否认的是,这种“量”的层面上的堆积确实有助于提升拍摄认知和水平,但往往会也会束缚我们,缺少创造力、缺少对摄影“质”的理解。自己对摄影的认知也停留在肤浅的“这张照片拍的好,但说不出所以然来”上面。很高兴,这门课程改变了我的很多想法。

人是爱“美”的。如今,拍照是一件及其简单的事。一方面,得益于智能手机的发展,我们只需要按下手机上的拍照按钮,就会捕获一张照片,接近零成本。另一方面,由于拍摄的简便性,对生活中事物的记录变得极其频繁,这某种程度上降低了我们独立思考和赏析的能力。我们往往会赞美一张“好看”的照片,被照片所表现出来的第一观感所牵引,有些人虽然会对拍摄的技法做一些分析,获取经验,但却极少表达对照片的理解。并且,这些赞美和分析通常都只是建立在一张“美”的照片上。之所以强调了多次“美”的照片,是因为摄影不仅仅只是最终呈现出的照片的观感,摄影更多的含义是一个过程,这一过程的目的往往是真实地或艺术地反映出现实,并表现出拍摄者的情感寄托。当然,摄影术发明的目的就是代替画像,它源于生活,更是高于生活,因此,摄影是个庞杂的体系,前面的理解或许只是一种粗浅的认识。对于不同的摄影类别,诸如纪实摄影、风光摄影、商业时尚摄影等等,摄影都有不同的目的和表现方式,但摄影本身又是绝对的自由,它代表这一种艺术、创造力和想象力。

规则是用来打破的,但打破规则之前,我们必需清楚这个规则。得益于课堂之上邱老师介绍的各类摄影大师以及他们的作品,我了解了很多摄影的历史和大师级摄影师的风格。他们能够在摄影史上留下名字,通常都是某种风格的开创者,有着自己个性鲜明的摄影语言并对一个时代产生深远的影响。

II. 以小见大,“决定性瞬间”——布列松

“摄影这一门,你进去时是 ABC,出来时是 HCB(Henri Cartier-Bresson:亨利·卡蒂埃·布列松)”——《日本摄影》杂志。

布列松本人及其作品<雕塑家贾柯米蒂>

其实,对于一位被冠以“他的摄影定义了 20 世纪”、“新闻摄影之父”称号的大师级摄影师来说,无需多言。然而布列松提出的“决定性瞬间”的摄影艺术确确实实让我略微滤清了以往杂乱无章的“瞬间”摄影认知。在此之前,我一直很崇尚抓拍。可能是因为最初自己并不是特别了解一些摄影技法,在拍摄一些故事性很强的场景时,拍出的照片通常描述或还原不了那一时刻的故事。很多时候,摆拍的人物表情很不自然,一般也表现不出很强的故事性。“决定性瞬间”:“在一秒钟的很小一部分中,以一种精确的形式呈现出某一事件的重要性,使它成为这一事件的最恰当的描述。”布列松的作品总是恰到好处地抓住了事件最微妙的一瞬间。这或许与他自身的经历大大相关。

布列松曾前往法国的非洲殖民地科特迪瓦并以打猎为主。在打猎的过程中,他形成了贯穿他一生的摄影技巧——准备,等待,等待,等待…,最后扣动扳机(按下快门)。这一过程,造就了布列松面对巨大压力之下的沉着和冷静。他的作品就仿佛一直等在主体那里拍摄这一场景一般,这均得益于布列松的耐心、完美的拍摄时刻和一种无人可以匹敌的直觉。

布列松作品:< 布列松习作>(左)、<“决定性瞬间”的美学>(右,前景中跳跃的男子与背后的跳跃女郎互相呼应)

布列松习作》(上图) 作为布列松的一幅名作,一方面以其娴熟的抓拍功底丰富而自然地表现出拍摄瞬间的故事性:小男孩情绪十分自然,踌躇满志的抱着两个大酒瓶回家,身后的小女孩也投来羡慕的目光…另一方面,这幅作品也很好的体现了布列松的摄影理念:“不论一幅作品技术多么到位,画面多么“好看”,如果它远离了爱,远离了对人类的理解,远离了对人类命运的认知,那么它一定不是一件成功的作品。”布列松的镜头虽然对准的是现实小场景,但他的立意高远,致力于以小见大,“最小的事物可以成为伟大的主题”。

III. 瞬间是一面“镜子”

<饥饿的苏丹>(上)、<时代广场的胜利之日>(下)

摄影大师的作品中往往呈现出非常鲜明的个性特征,赋予了其作品与众不同的表现力和故事性。摄影师在按下快门的那一刻,CCD/CMOS 上接收的那些信号就变成了一张转瞬即逝一瞬间的记录。通常,摄影师抓拍的那一刻场景,很难再去复现,再加之摄影师独特的拍摄手法和艺术风格,使得每一张照片都变得独一无二,这也是瞬间反映的价值所在。因此,当我们去鉴赏这些作品、这些瞬间时,我们会被其表现出的感染力所吸引,《饥饿的苏丹 The vulture and the little girl》带给我们巨大的震撼,《时代广场的胜利 V-J Day in Times Square》让我们体验到二战胜利的狂喜……。当然很多作品所表现出来的往往并不是“好看”的第一观感,它就如同一面可以窥视我们人类、社会、自然各种善恶丑美的镜子。直面这样的一面镜子,我们不免会产生强烈的情感冲击,因为这样的作品并不是单纯的、好看的、无意义的,而是承载着某些人文情怀和哲学思考。当我们深刻去理解它的时候,理所当然就会被其所揭示的内在所折服。

不过,摄影终归是自由的表现力、创造力的象征,这也是摄影术的魅力所在。我们需要不断学习和模仿经典作品的拍摄,但却不能有所束缚,当深刻地了解了这些规则后,就可以尝试打破这些规则,形成自己的风格!

人人皆可烹饪。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伟大的艺术家,但伟大的艺术家却可能来自任何地方。

Everyone can cook. Not everyone can become a great artist, but a great artist can come from anywhere.

“摄影艺术”这门课程改变了我很多的认识和想法,或许最大的感受便是:“Everyone Can Shoot!”每个人都有对其生活环境、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独特理解,每个人也都可以拿起手中的设备拍出自己独特的风格。对大师作品的品鉴和艺术赏析都有助于提升自身的艺术品位,但关键在于去拍、去学习、去发现、去创造。我想这门课程给了我信心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努力拍出自己的作品,毕竟摄影是自由的,这才是摄影术之魅力!